陈水红研究组首次发现了一株能够引起荒漠常绿阔叶植物蒙古沙冬青枯萎病的镰刀菌
 

2024年41日,国际学术期刊Plant Disease在线发表了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水红研究组题为First report of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causing blight on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揭示一株可引起荒漠常绿阔叶植物蒙古沙冬青枯萎病的镰刀菌。该研究成果为鉴别蒙古沙冬青枯萎病病原菌及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豆科(Fabaceae)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亚洲中部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属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孑遗物种。蒙古沙冬青因其极强抗逆性,是脆弱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特有的建群种,对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该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县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蒙古沙冬青的病株发生率达到了30%,单株病枝发生率为60%。病枝的叶子最初由绿变黄,然后枯萎凋零。对病根进行取样并用PDA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将其接种至沙冬青幼苗验证其致病性,接种3-5天后沙冬青幼苗表现出于田间相同的症状,而未接种的幼苗未出现症状。从接种的根中重新分离该菌,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该病原菌与之前接种的病原菌一致。可以确定是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引起蒙古沙冬青枯萎病的发生。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杨瑞为第一作者,陈水红教授为通讯作者。北方民族大学硕士生王佳伟也参与了研究,刘建利教授对该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重点研发项目、宁夏特色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团队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4/PDIS-01-24-0248-P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