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熬团队在新疆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研究进展
 

陈生熬教授带领的团队增殖保护工作开始于20062015年叶尔羌高原鳅仔一代繁殖成功后,2016塔里木渔业保护和生态修复团队正式成立,自此开始了长期的增殖保护工作近年来,团队在新疆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尤其在特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等方面。针对新疆塔里木河和伊犁河等水系,详细摸清了河流中土著鱼类和外来鱼类的群体结构,并系统分析了水质理化指标的年际变化趋势。至今已增殖放流高原鳅属鱼类300多万尾裂腹鱼类308万尾。团队先后获得了2021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2022年第五届兵团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针对高原鳅属鱼类的研究,开展了特有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应对塔里木河盐碱化的生理生态响应,验证了叶尔羌高原鳅不同盐碱胁迫下的适应特征,以及不同水域中叶尔羌高原鳅表型特征差异性,进一步夯实叶尔羌高原鳅等高原鱼类在劣化水域环境下的适应生物学研究基础数据持续开展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增殖保护,成功实现叶尔羌高原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发表了多项相关专利,如叶尔羌高原鳅亲鱼的培育方法(中国,ZL201410582877.6叶尔羌高原鳅1龄鱼的培育方法(中国,ZL201610628398.2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通过养殖水环境改良调控、耐盐碱鱼类增养殖等技术研究和开发开展南疆高盐碱水域生态养殖,构建适用于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特色绿洲渔业模式湖塘生态鱼菜共作

针对裂腹鱼属鱼类的研究,陆续开展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濒危机制的探讨。团队更好地掌握了裂腹鱼类的生活史性状数据,了解了同种裂腹鱼类在不同地理种群条件下的分化特点及其进化适应性机制持续开展伊犁河水系特有鱼类的增殖保护,成功实现了对伊犁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更有研究发现裂腹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独特的形态特征和骨骼差异与青藏高原的地质变化和水系演化密切相关。以上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高原鱼类和其他物种进化的认识,探究这些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助力新疆特有鱼类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发表文献Age,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 of the Turks RiverThreatened fishes of the world: Schizothorax (Racoma) biddulphi (Günther, 1876) (Cyprinidae)Analyses of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eographically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Gymnodiptychus dybowskii

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探索,团队为新疆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新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新疆乃至全国的渔业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文/陈生熬 摄/陈生熬